|
【陶瓷烧制】第二届佛山博物馆文化周5月18日开幕 |
【taocishaozhi】2021-5-16发表: 第二届佛山博物馆文化周5月18日开幕 连日来,经过紧张的布展,来自佛山已备案的25家国有及非国有博物馆的100多件套典藏文物精品,在佛山市祖庙博物馆藏珍阁集结完毕,将于5月18日第二届佛山博物馆文化周开幕同时与公众见面。这场“珍 第二届佛山博物馆文化周5月18日开幕连日来,经过紧张的布展,来自佛山已备案的25家国有及非国有博物馆的100多件/套典藏文物精品,在佛山市祖庙博物馆藏珍阁集结完毕,将于5月18日第二届佛山博物馆文化周开幕同时与公众见面。 这场“珍宝纷呈——佛山馆藏精品展”是这些“佛山珍宝”首次大规模集中展览。展览由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,佛山市博物馆、佛山市祖庙博物馆联合承办。 一进展厅,可见到由广东大观博物馆带来的馆藏精品唐俑。/佛山日报记者束维摄 此次展览展出包括陶瓷、书法、绘画、玉器、古钱币及竹木杂项等精品共计100多件/套。展览分为两个单元,分别呈现佛山市已备案的9家国有博物馆和16家非国有博物馆的诸多馆藏精品。 据悉,佛山市国有博物馆藏品数量超过80000多件/套,其中珍贵文物10000多件/套,数量及质量位居广东省前列。佛山非国有博物馆涉及陶瓷、钱币、家具、酒文化等15家专题性博物馆和1家中医养生保健行业博物馆,优化了我市博物馆体系,填补了门类空白。 佛山市博物馆的馆藏珍品“大清嘉庆年制”款青花缠枝莲纹赏瓶。/佛山日报记者束维摄 在展览现场,记者看到每家博物馆精心挑选了3至5件馆藏精品。佛山市祖庙博物馆重点推出明代三彩俑及三彩马。明三彩是明代陶瓷烧制工艺中较为特殊的一类,釉色以绿、黄釉为主,辅以少量黑彩,数量多,品类丰富,对明代礼制、葬俗乃至生活中的服饰、用具等相关研究都有重要意义。 佛山市祖庙博物馆馆藏珍品“明代三彩俑及三彩马”。/佛山日报记者束维摄 禅城区博物馆重点展示了《寒香馆法帖》。据禅城区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,昔日,佛山梁园的主人用端州石刻唐至清乾嘉时期的22位名家书法,它最大的优点比纸张更易长久保存名家法帖,但制作成本昂贵,它与吴荣光《筠清馆法帖》、叶梦龙《风满楼法帖》并称为“岭南三大法帖”。 禅城区博物馆馆藏珍品《寒香馆法帖》。/佛山日报记者束维摄 南海文化底蕴丰厚,南海区博物馆与康有为博物馆带来了7件藏品。其中展品西樵山文化双肩石斧为西樵山文化双肩石器中的典型代表,双肩石斧是珠江流域在新石器时代最富有特色的文化遗物之一。 南海区博物馆馆藏珍品《新石器时代双肩石斧》。/佛山日报记者束维摄 顺德区博物馆带来的“顺德县学宫祭器”款铜簋,腹部刻铸铭文“顺德县学宫祭器,咸丰乙卯阖邑重铸簋”。据悉,从建县至清末的数百年间,顺德学宫不仅是顺德的最高学府兼文教行政机构,还是祭祀先贤大儒的精神殿堂。清咸丰年间,顺德学宫遭遇损毁,顺德区博物馆收藏的铜簋,年款为“咸丰五年”,应该是那次重修顺德学宫时制作的器物。 顺德区博物馆馆藏珍品“顺德县学宫祭器”款铜簋。/佛山日报记者束维摄 高明区博物馆展示的新石器时代的绳纹灰陶釜,为古椰贝丘遗址(现地处高明区荷城街道古椰村)出土,是目前所知新石器时代晚期珠江三角洲地区保存最好、信息量最丰富、最具代表性的贝丘遗址。 高明区博物馆的馆藏珍品“新石器时代的绳纹灰陶釜”。/佛山日报记者束维摄 三水区博物馆带来了5件藏品,其中新石器时代的青玉斧,出土于三水区白坭银洲贝丘遗址,该遗址是三水目前发现的最重要的贝丘遗址,也是珠三角最重要的贝丘遗址之一。 非国有博物馆是佛山博物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16家已备案的非国有博物馆长期展示有关陶瓷、钱币、家具、酒文化等内容的专题收藏展,得到广大市民以及文博界的青睐。 其中,广东大观博物馆带来了四件陶彩绘仕女唐俑。现场看到这些妙龄“女子”均骑着大马,神气十足。据悉,中唐以后,妇女外出活动不再局限于坐轿,她们可以骑马出行,在街市奔驰穿行。这些骑马女俑正是唐代女性自由生活的真实写照。 广东大观博物馆带来了陶彩绘仕女骑马俑、陶彩绘商队女俑等四件唐代文物珍品。/佛山日报记者束维摄 来自高明区世纪钱币博物馆的馆藏珍品“花钱树”,树身花钱包括祝寿钱、科考钱、镇宅钱等,寓意丰富。该钱树为广东官铸。/佛山日报记者束维摄 目前,展览还在布展中。/佛山日报记者束维摄 5月18日,由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,佛山市博物馆、佛山市祖庙博物馆联合承办的“珍宝纷呈——佛山馆藏精品展”将在佛山市祖庙博物馆藏珍阁开展。/佛山日报记者束维摄 【图】 瓷砖相关 氮化铝陶瓷 慕尼黑国际陶瓷工业博览会 (【taocishaozhi】更新:2021/5/16 4:28:43)
![]() |